Dict. Sci. Nat. 18: 461. 1820.
多年生草本。茎花葶状,高15-30cm,单生或有时数枚丛生,先端增粗,密被绵毛。叶聚生于短缩的茎上呈莲座状;叶柄长1-7.5cm,被绵毛;叶片倒卵形、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,稀卵形,长2.5-5.5cm,基部渐狭或钝,边缘全缘,先端圆,下面密被蛛丝状绵毛,边缘有锈色缘毛,上面初时疏被短硬毛,后毛脱落,侧脉每边6-8条。头状花序直径2.5-4cm,单生于花葶顶端;总苞浅杯状;总苞片2层,条形或条状披针形,外层总苞片长0.8-1cm,宽约1mm,内层总苞片长1.4-1.8cm,宽1-1.5mm,先端渐尖,外面均被锈色绒毛,边缘膜质;花序托直径约6mm,具小窝孔;外围雌花2层,外层花冠舌状,长1.6-1.8mm,外侧舌片较大,下面微红色,上面白色,倒披针形或匙状长圆形,长为花冠管的数培,先端具不明显3齿,内侧舌片具2裂片,裂片长丝状,卷曲;退化雄蕊丝状;内层雌花花冠管状,檐部二唇形,外唇大,先端具3裂齿,内唇短,先端具2裂片;退化雄蕊长圆形,先端具钩,基部有不明显的短尾;中央管状花多数,两性,花冠管状,檐部二唇形,长约1.2cm,外唇先端具3裂齿,内唇先端具2裂片;花药基部具长尾,先端截形;花柱分枝略扁,先端钝。瘦果纺锤形,长5-6mm,具6纵棱,被白色细刚毛,先端有喙,喙长7-8mm;冠毛橙红色或淡褐色,微粗糙,宿存,基部合生成环。花期:2-5月及8-12月。果期:2-5月及8-12月。
产地:仙湖植物园(王定跃 011981)、龙岗(张寿洲等 0218,012035)。生于林缘、草丛中或旷野荒地上,海拔30-200m。
分布: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广东、香港、海南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和西藏。日本、尼泊尔、印度、缅甸、泰国、老挝、越南、印度尼西亚、澳大利亚以及非洲东部。
用途:全草入药,有清热、解毒、消炎、止咳和化痰等功效。用于治感冒、咳嗽和痢疾等症。
据文献记载(C. Jeffery ex Cufodontis in Kew Bull. 21:218. 1967),本种曾被归并入 Piloselloides属中。我们研究了 Gerbera 与 Piloselloides 两属关系,它们的形态特征非常相似,很难区别,仅在头状花序内层的花有些不同:前者头状花序内层有管状两性花,无雌花,后者头状花序内层有管状两性花,也有雌花等不同。因此本志仍保留本种原来的分类位置。